穩定幣與香港市場:中港數字資產機遇
🎯 政策變化對支付和資金流最直接影響
當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歐盟、中國等)針對穩定幣實施更明確的監管政策後,跨境支付流程將更標準化,銀行、金融科技公司與加密機構合作會增多,有助加快結算速度與降低手續費。香港憑藉全球首創的穩定幣監管框架、強大的政府支持和獨特的中國門戶地位,已確立自己作為亞洲領先的數字資產中心。
對中國金融業而言,這代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香港平台參與全球數字資產市場,同時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
了解更多
香港穩定幣監管新政策:Stablecoins Ordinance(穩定幣條例)
2025年8月1日生效
香港的穩定幣監管框架經過多年準備,終於在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這項全球首創的綜合性穩定幣法規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明確的合規路徑。2024年7月17日發布的諮詢總結奠定了監管基礎,而實際的《穩定幣條例》則在2025年8月1日正式實施。
核心監管框架包括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主導的發牌制度,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必須在香港註冊成立,或作為認可機構在香港設立子公司。最低資本要求為2500萬港元或流通穩定幣總值的1%(以較高者為準)。這一框架特別強調100%儲備資產支持,儲備必須由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組成。
穩定幣發行人的合規要求
儲備資產要求
儲備必須由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組成,包括現金、政府債券、央行證券和隔夜逆回購協議。
消費者保護措施
發行人在正常情況下必須在一個工作日內按面值贖回穩定幣,並通過信託安排確保用戶資產的優先索償權。
定期審計與披露
每月審計認證白皮書發布透明的儲備披露都是必要的合規要求。
監管實施採取分階段方式,為現有發行人提供了六個月的過渡期。2025年8月31日前提交的牌照申請將獲得優先處理,早期申請截止日期為2025年9月30日。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允許港元參考穩定幣使用美元計價的儲備資產,這為發行人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條例明文規範 「法幣掛鉤穩定幣」(fiat-referenced stablecoins, FRS),即價值掛鉤一種或多種官方法幣的穩定幣,而這些穩定幣的發行與市值參與需接受嚴格監管
所有在香港境內發行、或表明與港元掛鉤的穩定幣發行者,都必須取得由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 頒發的 牌照;未獲牌照者其產品在香港不得面向零售用戶發行
沙盒計劃與首批參與者
香港的穩定幣沙盒計劃已經吸引了首批參與者,包括渣打銀行(香港)、Animoca Brands和香港電訊(HKT)。這些機構正在測試跨境支付、供應鏈管理和資本市場應用等用例。
銀行作為認可機構,在申請穩定幣發行牌照時享有某些豁免,包括實體存在要求和業務限制。然而,根據風險評估,銀行可能仍需要設立獨立實體。
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尤為重要。任何貨幣錯配都需要HKMA批准,並可能需要超額抵押。這些措施確保了穩定幣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為創新提供了空間。
LEAP戰略框架引領香港數字資產創新
2025年6月,香港推出了全面的LEAP戰略框架,確立了其作為亞洲數字資產中心的地位。
Legal(法律)
建立統一的監管制度,為數字資產市場提供法律確定性。
Expanding(擴展)
包括代幣化產品如綠色債券和ETF,擴大市場範圍。
Advancing(推進)
聚焦實際應用和跨界合作,推動技術創新。
People(人才)
強調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建立完整生態系統。
2024年香港吸引了24億美元的機構投資,展現了強勁的市場動能。香港推出了亞洲首批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ETF,並通過ASPIRe路線圖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全面框架。
美國情況:《GENIUS 法案》的基本定義
《GENIUS 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是美國第119屆國會通過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法案,被視為美國加密貨幣監管的里程碑。
制定背景
由田納西州參議員威廉·哈格蒂(Bill Hagerty)於2025年5月提出,經過參議院68:30票和眾議院308:122票的高票通過,最終由時任總統川普於2025年7月18日簽署成法。
法案精神
首次為美國穩定幣市場建立明確的聯邦監管框架,結束過去監管模糊不清的局面,平衡創新與風險控制,同時強化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該法案不僅為穩定幣發行商提供了明確的合規路徑,更為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被視為美國擁抱金融科技創新的關鍵一步。
支付型穩定幣的定義與監管框架
《GENIUS 法案》明確界定了「支付型穩定幣」(Payment Stablecoins)的法律定義,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清晰的監管預期。依據法案,支付型穩定幣必須符合以下特徵:
  • 由發行方承諾兌換或贖回且能維持穩定價值
  • 非央行貨幣、非銀行存款、非聯邦證券
  • 作為支付或價值儲存手段使用
法案建立了聯邦與州級雙層監管架構,提供多元監管路徑。當州級監管體系與聯邦監管標準相當時,發行商可選擇由州單獨監管;但一旦規模超過特定門檻,則轉由聯邦並行監管,確保系統性風險得到適當控制。
這種監管架構設計既保留了州級創新空間,又確保了大型穩定幣發行商受到足夠的監督,為市場提供了監管的彈性與穩定性。
香港: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
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獨特地位使其成為中國資本的重要門戶。香港管理著8800億元人民幣的離岸存款,儘管內地有監管限制,但仍有超過7800萬加密貨幣持有者。
2024年前9個月,中國場外交易量達到750億美元,顯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香港正在成為測試人民幣支持穩定幣的理想場所。
mBridge和Payment Connect等跨境基礎設施項目促進了國際結算。預計2025年中期將推出的IBPS-FPS連接將實現實時小額跨境匯款,使用手機號碼或賬戶號碼即可完成交易。
香港在亞洲數字資產市場的戰略定位
香港在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中的位置
19
韓國排名
20
中國排名
23
日本排名
29
香港排名
40
台灣排名
85.6%
香港年增長率
東亞地區最高
儘管在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中排名相對較低,但香港85.6%的年增長率是東亞地區最高的,顯示了其快速發展的潛力和動力。
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優勢比較
在與新加坡的競爭中,香港展現了獨特優勢。雖然新加坡在2024年發放了13個加密許可證(香港為7個),在實際實施方面領先,但香港的綜合監管框架更加詳細,涵蓋了託管、代幣政策和消費者保護。
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緊密聯繫提供了獲取人才和最終市場機會的渠道,而其更成熟的傳統金融生態系統和強有力的政府支持(2025年7月上市公司為加密計劃籌集了15億港元)構成了競爭優勢。
香港2024-2025年投資環境的重大改善
2024-25年度預算案推出了多項支持措施,包括1016億港元赤字管理下的7332億港元財政儲備。
稅收優惠
  • 100%利得稅退稅(上限3000港元)
  • 100%薪俸稅退稅(上限3000港元)
  • 從2024年2月28日起取消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 專利盒稅收優惠為合格知識產權收入提供5%的利得稅率
  • 數字債券資助:每項發行最高250萬港元
IPO市場改革
  • 為專業科技公司設立的第18C章制度(2024年已有三家公司上市)
  • 合資格A股公司最多30個工作日的簡化上市流程
  • 增強的IPO定價靈活性
  • 2024年香港以876億港元的融資額位列全球IPO融資第四位
  • 2025上半年, 香港更成為全球IPO融資第一位 (600億)
A-H 差價也大幅收窄
IPO 表現
單計首日表現都非常亮眼
若計及由上年底到今年的升幅
金融科技和數字資產專項支持
HKMA的金融科技2025戰略通過Project Ensemble沙盒推動代幣化創新,涵蓋固定收益、流動性管理、綠色金融和貿易金融四個主題。初期階段已完成六個代幣化用例。
2024年11月推出的數字債券資助計劃為每項合資格發行提供最高250萬港元的資助。
稅收優惠
  • 基金和家族辦公室享有增強的優惠稅收制度
  • 數字資產被納入家族辦公室稅收優惠範圍
  • 代幣化ETF免徵印花稅
  • 營業場所復原成本可享受稅收減免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延長至2027年,電子商務易計劃注資5億港元,每家企業可獲得最高100萬港元用於內地項目。
香港人才吸引計劃的加強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在2024-2025年得到加強。A類(高收入者)現在可獲得3年初始簽證(原為2年),合資格大學名單擴大到198所(2024年新增13所)。延期申請窗口延長到到期前90天(原為28天)。截至2024年底,已收到超過11.6萬份申請,批准率達80%。
金融科技專項人才計劃包括行業項目碩士網絡(IPMN)的研究生金融科技項目實習、金融科技職業加速計劃2.0,以及為期6-12個月的全職金融科技實習的間隔年實習計劃。
穩定幣的實際應用案例
復星集團代幣化項目詳解
復星集團在數字資產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最重要的項目是Sisram Medical(1696.HK)的代幣化,這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以色列醫療技術公司。這個價值3.28億美元的代幣化股票成為亞洲首個多鏈支持的股權掛鉤實物資產。
項目使用Vaulta的Banking OS平台進行代幣化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合作夥伴包括:
  • Solana(用於發行和結算)
  • ETH 以太坊(用於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 Sonic區塊鏈(提供額外的多鏈支持)
實現的效益包括全天候全球交易能力、更快的結算速度、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增強的流動性和市場可及性,以及實時審計能力。該項目於2025年9月推出,目前正在運營並成為未來代幣化的藍圖。
復星的戰略合作與發展目標
1
2025年4月
與螞蟻數字科技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專注於金融產品代幣化和RWA應用
2
2025年6月
與星展銀行合作推出與加密貨幣表現掛鉤的代幣化結構性票據
3
2025年7月
申請「Star Coin」和「FosunWealth RWA」商標
4
2025年目標
佔據香港跨境支付15%的市場份額(1.5萬億美元市場)
復星利用「Finloop」財富管理平台和「FinChain」區塊鏈基礎設施,積極拓展數字資產業務,展現了中資企業在香港數字資產領域的雄心和潛力。
香港和中資企業的RWA案例
房地產代幣化
Tykhe Capital的PRINCE代幣成為香港首個房地產基金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目標為專業投資者籌集1億港元。
富邦銀行與Ripple合作,使用XRP Ledger技術進行房地產代幣化試點。
證券和債券代幣化
香港政府在2023年2月成為全球首個代幣化綠色債券的司法管轄區,實現了T+1基礎上的證券代幣與現金代幣之間的貨付交割。
匯豐銀行的黃金代幣成為首個獲得證監會授權的公開發售代幣化產品。
供應鏈金融
螞蟻數字科技的項目包括與龍昇科技集團合作代幣化900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與全球航運業務網絡(GSBN)合作實現電子提單代幣化,以及與協鑫能源科技合作進行太陽能資產代幣化。
銀行業的穩定幣應用場景
跨境支付
穩定幣在2024年促成了超過28萬億美元的交易,交易量超過了Visa和萬事達卡的總和。銀行可以實現高達90%的成本節約,結算時間從3-5個工作日縮短到幾分鐘。Stripe使用穩定幣進行商戶結算,相比信用卡交易節省了50%的費用。
批發應用
摩根大通的JPM Coin每天處理超過10億美元的機構結算。實時結算提供全天候可用性,消除了批處理延遲,原子結算實現了無結算風險的貨銀對付(DvP)執行。
在亞洲市場,41%的機構將流動性管理列為穩定幣的主要用例。Visa將穩定幣用於內部財資運營,實現公司間轉賬的即時結算。
穩定幣的定義與運作機制
穩定幣是設計用於相對於參考資產(通常是美元)保持穩定價值的數字貨幣。全球穩定幣市場資本總額超過2300億美元(2025年),2023年交易量超過10.8萬億美元。與比特幣等波動性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效率和傳統貨幣的穩定性。
法幣抵押型
由1:1的法幣儲備支持,如USDC(Circle)和USDT(Tether),最適合機構採用
加密貨幣抵押型
由加密資產支持,通常超額抵押以應對波動,如DAI(MakerDAO)
算法型
使用智能合約和算法管理供應,但在TerraUSD崩潰後被視為高風險類別
對銀行業的核心價值主張包括全天候結算能力、近乎即時的交易處理(秒級對比數天)、通過區塊鏈追蹤增強的透明度、跨境交易中降低的交易對手風險,以及實現自動化流程的可編程貨幣特性。
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區別
穩定幣特點
  • 由私營實體發行
  • 採用私營或DAO治理
  • 運行在公共區塊鏈上
  • 儲備由第三方託管
CBDC特點
  • 由央行發行
  • 受政府貨幣政策管轄
  • 通常使用許可賬本
  • 是央行的直接負債
  • 具有法定貨幣地位
對銀行的影響方面,穩定幣為跨境支付和DeFi集成提供即時效用,而CBDC提供主權支持但可能會去中介化商業銀行。兩者可能共存,在數字經濟中服務於不同的用例。
全球主要穩定幣監管框架
美國GENIUS法案
限制穩定幣發行給受保險的存款機構和批准的非銀行實體,要求1:1的高質量流動資產儲備支持,禁止向穩定幣持有者支付利息
歐盟MiCA法規
自2024年6月30日起對穩定幣條款生效,要求資產參考代幣(ART)必須由多樣化的資產籃子支持,電子貨幣代幣(EMT)需要單一法幣支持
香港監管框架
全球首創的綜合性穩定幣法規,要求100%儲備支持,每月審計認證,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
日本要求穩定幣發行商必須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新加坡的框架要求100%儲備支持和僅限新加坡發行商。香港的監管沙盒方法和2025年4月的加密質押指導方針處於領先地位。Circle在2024年7月成為首個實現MiCA合規的全球發行商。
中國內地與香港在數字資產領域的合作機遇
跨境支付突破
2025年的最新發展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了連接內地互聯網銀行支付系統(IBPS)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FPS)的新跨境支付便利化措施。預計2025年中期推出,將實現使用手機號碼或賬戶號碼的實時小額跨境匯款。
數字人民幣整合
技術突破實現了e-CNY與香港FPS的互操作性,以及e-CNY硬件錢包在香港的使用。香港的穩定幣條例使e-CNY與港元掛鉤穩定幣之間的轉換成為可能,為e-CNY融入更廣泛的穩定幣生態系統創造了整合路徑。
銀行可以利用即將推出的IBPS-FPS連接提供無縫跨境零售支付,e-CNY與香港穩定幣生態系統的整合為貿易提供了新的結算機制,實時跨境匯款服務將服務於大灣區7000多萬人口。
銀行業務模式變革與實施路線圖
第一階段(2025年第二至第四季度)
  • 申請HKMA數字資產託管牌照
  • 與香港金融科技公司和託管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 試點跨境e-CNY與現有系統的整合
  • 開始代幣化貿易金融產品開發
  • 場景可先限定在RWA 結算/企業財資
第二階段(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二季度)
  • 為機構客戶推出數字資產託管服務
  • 為貿易金融引入穩定幣結算選項
  • 開發人民幣計價的數字資產投資產品
- 代幣化存款+代幣化債券(優先綠債)
  • 使用新的IBPS-FPS連接擴展跨境支付服務
第三階段(2026年第三季度至2027年)
  • 推出綜合數字財富管理平台
  • 引入AI驅動的數字資產諮詢服務
  • 為貿易金融開發專有區塊鏈解決方案
  • 擴展到全方位服務的數字資產銀行能力 (保險、基金分銷等)
穩定幣市場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持續的增長將由監管清晰度和機構採用推動。中資銀行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通過香港建立數字資產能力,在保持監管合規和風險管理標準的同時,為數字金融的未來做好準備。
銀行業機遇分析